行業動態

中美糾紛下騰飛的東南亞半導體

來源:半導體行業觀察網,謝謝。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他對中國商品加征的關稅將導致公司從中國轉移到越南和亞洲其他國家進行生產。

如果按照特朗普所編寫的劇本發展,有些生產企業將遷出中國,那么,又能有哪些東南亞國家可能成為下一個生產重鎮?(本文只針對半導體行業進行論述)

越南

2013年,越南半導體技術產業受到了越南政府的關注,并在當時被列入國家九個重點產品目錄。當年,越南為了實現年均營業額達20億美元的目標,除了政府的支持以外,越南相關企業和院校也相應的加強了技術發展人才的培訓,增加集成電路工廠,注重將半導體技術行業與國家發展戰略結合起來。

Technavio的市場研究報告指出,電子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成為越南半導體市場的主要增長動力之一,直至2021年。消費者對移動設備和家用設備等電子產品的品味和偏好不斷增加,這增加了對半導體的需求。此外,視頻點播系統的日益普及以及消費者對需要復雜半導體的電子移動設備中的大型顯示器的偏好也增加了對半導體的需求。根據Technavio的行業研究分析師的預測,到2021年,這個市場將以超過20%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

除此之外,由于數據中心市場的推動,也進一步促進了越南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據悉,越南政府已將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確定為促進該國發展的關鍵部分之一,并計劃到2020年使其成為一個先進的ICT國家。為實現這一目標,越南政府在2010 - 2020年期間撥款85億美元用于發展信息通信技術。

目前包括英特爾、三星以及捷普(Jabil)均已在胡志明市當地的西貢高科技園區經營多年?,F在有很多外資企業選擇在胡志明市周遭的省分:同奈(Dong Nai)、平陽(Binh Duong)或西寧(Tay Ninh)省、河內等地投資設廠。

據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亞洲)估算,2010年,中國的制造業工資不過每小時2美元,而到了2016年已上漲至3.9美元。相比之下,越南的制造業工資仍然在每小時1美元左右,其廉價勞動力的優勢更為凸顯。也因此,越南也被視為中國的替代品。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是亞洲最重要的半導體出口市場之一,僅次于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和臺灣。

集成器件制造商(IDM)和專用代工廠是馬來西亞最主要的兩種半導體公司。IDM主要設計,制造和銷售自己的半導體,如英特爾或三星。當地的專用鑄造廠或晶圓廠很像“雇用工廠”,可根據客戶的規格制造半導體。第三類公司則是無晶圓廠公司,它們設計半導體并將制造業外包給其他具有備用制造能力的代工廠或IDM。

同時,馬來西亞也是世界第7大電子產品出口地,亦是全球封裝測試的主要中心之一。據了解,東南亞在全球封裝測試市場的占有率為27%,單單大馬就貢獻了其中13%。大馬投行分析員曾表示,從2018到2022年,本地電子領域的每年平均營收成長率料達9.6%。“無論是電子代工(EMS)、外包封裝測試(OSAT)或是電子產品的研發與設計,大馬業者已成功鞏固他們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位置。”

目前,馬來西亞有超過50家半導體公司,其中大多數是跨國公司(MNCs),包括AMD,飛思卡爾半導體,ASE,英飛凌,意法半導體,英特爾,飛兆半導體,瑞薩,X-FAB和德州儀器等。其中,以英飛凌為例,英飛凌自1973年開始在馬來西亞通過其位于西門子半導體集團的馬六甲工廠開始運營。英飛凌隨后從西門子股份公司剝離出來。馬來西亞是美國和歐洲以外唯一一家在英飛凌進行全面集成制造,包括前端和后端業務,包括晶圓制造,半導體芯片組裝和測試的地方。除了國際廠商以外,馬來西亞本地的半導體公司還包括Unisem和Inari。

由此可見,經過多年的發展,馬來西亞在半導體產業方面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技術和規模。國際企業在該國的發展,也使得馬來西亞擁有了相對完善的產業鏈來發展半導體。加之,馬來西亞擁有足夠的人力和成本優勢,也使得其可能成為下一個東南亞半導體產業重地。

泰國

泰國電子信息產業發端于20世紀60年代,當時只有一些小型的電器和電子裝備廠。70年代期間,隨著發達國家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轉移,泰國電子信息產業逐步發展起來。80年代后期,隨著東亞新興工業化經濟體產業轉移的推進,泰國電子信息產業進入了高速發展期,成為泰國重要制造部門。目前,電子信息產業在泰國經濟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電子信息產品已成為泰國第一大出口創匯產品。

據中國貿易網數據顯示,2017年,泰國電子行業的總貿易額約為710億美元,其中出口收入約370億美元。2017年,泰國主要出口電子產品為電子硬件組件(包括硬盤驅動器)和集成電路。泰國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硬盤出口國和生產國。同時,泰國在集成電路和半導體領域享有同等聲譽,因為泰國是東盟地區這些電子產品的主要制造基地之一。

泰國的電子信息產業企業約有2068家企業。其中,約有15%為大企業,85%以小企業居多,行業工人60萬人,其中65%在大公司工作,35%在小企業工作,產業分布應用電器、家用電器、計算機硬盤、集成電路等產業為主。目前泰國電子產業正處于調整生產結構的初期階段,以符合全球市場需求,如增加對集成電路、印刷電路板和半導體等全球市場需要的產品的投資,且這些電子產品是智能手機、汽車電子系統和無線射頻識別系統等電子零部件的組成部分。

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是繼泰國之后東南亞地區第二大汽車制造樞紐。據印度尼西亞工業部副部長Harjanto透露,印度尼西亞政府計劃引入一種財政機制,該機制可為電動汽車電池制造商和汽車制造商提供稅費減免政策;此外印度尼西亞還將同對電動汽車需求較大的國家簽訂關稅特惠協議。

據悉,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經濟體,擁有巨大的紅土鎳礦石儲備,其是驅動電動車的鋰電池的關鍵原料。因此印度尼西亞當局有意憑借巨大的紅土鎳礦石儲備,成為地區性的鋰電池生產主力并以此滿足快速增長的電動車消費需求。Gartner表示,從長遠來看,預計印度尼西亞將成為亞太地區的替代電子設備制造地。

除此之外,據去年外媒報道,蘋果代工企業和碩科技公司也計劃在印度尼西亞巴塔姆島(Batam)開始運營新工廠。此外,和碩將對印尼新制造工廠計劃長期投資3億美元。

菲律賓

菲律賓電子制造業是20世紀70年代后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在國外投資者大量持續投資的刺激下,菲律賓電子信息產品在90年代后期取代農產品成為出口創匯的主要產品。

據菲律賓統計局統計信息,2013年,菲律賓電子信息產品的出口值高達239.3億美元,占菲律賓全年出口額的49.5%,刺激國內外投資額達91.8億美元,雇傭勞動力達220萬。菲律賓的電子信息產品主要分汽車電子、通訊及雷達、半導體組件/設備、消費類電子產品、控制儀表、電子數據處理器、醫療/工業儀表、辦公設備和電信設備等幾類子產品。

同時,由于菲律賓受過教育、且會說英語的工人有很多,這也成為了促使公司最終選擇了這里的原因之一。

新加坡

1990年代后期,新加坡已經是繼美日韓臺之后的半導體產業重鎮。來自EDB的報告顯示,新加坡半導體相關企業數量到21世紀第一個十年末已經超過300家,分別來自北美、歐洲、日本等多個地區,其中包括40家IC設計公司、14家硅晶圓廠、8家特制晶圓廠、20家封測公司以及一些負責襯底材料、制造設備、光掩膜等產業周邊企業。新加坡半導體的產能在全球的比重已從2001年的6.3%上升至2009年的11.2%。

2010年的數據顯示,半導體已成為新加坡重要的支柱性產業,占電子制造業58%的份額;同時,新加坡半導體的產能在全球的比重已從2001年的6.3%上升至2009年11.2%,由此,新加坡成為了全球半導體行業的產業重鎮。2009年,新加坡把特許半導體賣給了中東財團控股的GF,2011年把星朋科技賣給了大陸長電科技,新加坡開始了半導體領域的戰略大撤退。

針對當前半導體行業的現狀,新加坡政府重新調整戰略,推出規模數十億美元的獎勵方案吸引外商投資,同時大力發展智能制造,包括新自動化技術和物聯網,新加坡第四次工業革命蓄勢待發。

新加坡未來經濟委員會將精密制造視為新加坡的關鍵成長動能。在“研究、創新與企業2020計劃”支持下,新加坡政府提撥32億新元,投注于精密制造工程。這個看似遠大的目標正緊鑼密鼓籌備中,新加坡制造業第4次工業革命蓄勢待發。

智能精密制造融合了新自動化技術和物聯網,前者例如機器人、積層制造和無人車載具(AGV),后者例如云端運算、增強現實(AR)和機器學習。一旦轉型成功,新加坡所有工廠,尤其是大型廠房的競爭力將獨步全球,試想新加坡工廠都朝著這個目標邁進,制造業將持續為新加坡貢獻20%的經濟成長。

綜合以上信息來看,這些東南亞國家均在半導體行業擁有一定的積累。這些國家與我國半導體現狀相比,普遍都存在著人力成本低的優勢。但我國擁有著相對完善的半導體產業鏈,有利于上下游結合發展。

 

© 2016 深圳市芯科華高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欧美乱人伦视频中文字幕,欧美乱人伦一区二区三区,欧美乱人伦中文在线观看,欧美乱性AAA,欧美乱性操B视频